北检(北京)检测技术研究院声波测试范围:电子产品、光学玻璃等,支持裂纹、夹杂、气孔、漏铸等缺陷的分析测试服务。北检研究院实验室可根据KS B 0896-1905-7-12等相应声波测试标准为您提供分析测试服务,
金属材料的检测:检测金属材料内部或表面的各种缺陷,如裂纹、夹杂、气孔、漏铸等,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、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等行业。
建筑材料的检测:检测建筑材料的质量、密度等,例如混凝土、水泥等材料中的裂纹、飞边等问题。
电子产品的检测:检测电子产品中的缺陷问题,例如 PCB 制造中的缺陷、产品的焊接问题以及电子设备内部零件的连接等。
船舶制造行业的检测:检测设备和部件是否存在裂纹、腐蚀、泄漏等问题。
化学工业领域的检测:进行储罐、管道以及填料等化学设备的可靠性检测,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裂纹、腐蚀等问题。
食品包装行业的检测:检测密封性。
铁路、地铁领域的检测:检测轨道表面质量问题。
石油石化行业的检测:在石油石化行业,采用声波检测技术进行钻井、分离设备等设备的检测,在生产中能有效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。
光学玻璃行业的检测:声波测试技术在柔性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,可以检测出玻璃材料中的不同缺陷。
超导材料行业的检测:检测材料中的缺陷和异物情况。
导轨制造领域的检测:对导轨进行快速检测,检测是否有暴露表面和内部的裂缝、脱落等问题,
铅酸电池产业的检测:检测电池内部结构的状态。
核电厂领域的检测:核电站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,声波测试技术可应用于核设施内部的结构和设备的检测中。可以检测出一些隐藏的问题,为安全管理和灾难防范提供依据。
AS 1065-1988 非破坏性测试 底合金钢的超声波测试
ASTM E2580-2012 航空航天用平板复合材料和芯材的超声波测试规程
ASTM E2700-2014 用相控阵法对焊缝进行接触式超声波测试的规程
BS EN 10306-2002 铁和钢 带平行法兰的 H 钢梁和IPE 钢梁的超声波测试
DIN EN ISO 7963-2010 无损检测 超声波测试 第2校准块规范
DIN EN ISO 23279-2010 焊接的无损检测 超声波测试 焊缝中显示的特征
ISO 4992-2-2020 钢铸件—超声波测试—第2部分:高应力部件的钢铸件—第二版
ISO 7963-2006 无损检测 超声波测试 第2校准块规范
ISO DIS 13588-2010 无损焊接测试 超声波测试 (半)自动相位阵列技术
KS B 0896-1905-7-12 铁素体钢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测试
SNI 19-1863-1990 超声波测试方法
TCVN 9136-2012 铁路运输 - 货车机车-超声波测试
TIS 2886-2561 无损测试-超声波测试-一般原则
TIS 2887-2561 无损测试-超声波测试-灵敏度和范围设定
1、业务受理:确定检测需求
2、样品寄送:客户可选择送样或邮寄样品,北检院亦提供上门取样服务
3、样品初检:确认样品基本信息、检测用途、执行标准等
4、签订协议:注重保护客户隐私
5、开始试验:安排费用后进行样品检测
6、报告编制:根据实验室上报的数据编写报告草件,确认信息是否无误
7、出具报告:后期服务完善,可随时咨询
以上是关于声波测试(夏比尔斯基方法)相关的简单介绍,具体试验/检测周期、方法和步骤以与工程师沟通为准。北检研究院将持续跟进新的技术和标准,工程师会根据不同产品类型的特点,选取相应的检测项目和方法,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。
北检院拥有完善的基础实验平台、先进的实验设备、强大的技术团队、标准的操作流程、优质的合作平台和强大的工程师网络。我们为各大院校以及中小型企业提供多种服务,其中包括:
· 基本参数、机械强度、电气性能、生物试验、特殊性能的分析测试,涵盖了生物药物、医疗器械、机械设备及配件、仪器仪表、装饰材料及制品、纺织品、服装、建筑材料、化妆品、日用品、化工产品(包括危险化学品、监控化学品、民用爆炸物品、易制毒化学品)等多个领域。我们的服务覆盖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检测需求,并为客户提供高效、准确的数据报告,以支持您的研发和市场质量把控。
其中,本研究院设有七大基础服务平台,分别是: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、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、病理学研究平台、免疫学研究平台、动物模型研究平台、蛋白质与多肽研究平台以及测序和芯片研究平台。北检研究院提供全面、正规、严谨的服务,为您的研究保驾护航,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和深入。
此外,本研究院还设有四大创新研发中心,包括分子诊断开发平台,CRISPR/Cas9靶向基因修饰药物开发平台,纳米靶向载药创新平台,创新药物筛选平台。这些研发中心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,为您提供创新思路和破局之策。
不仅如此,本院还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团队和企业,提供个性化服务,为您的项目量身定制解决方案。无论是公司研发项目,还是个人或团队的研究,我们都将全力协助,以期更好地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bjstest.com/fwly/xnjc/28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