储罐真空度检测涵盖三大核心指标:
极限真空度:测量储罐在标准抽气时间内达到的稳定真空压力值(Pa),验证容器本体及附属管路的密封性能
泄漏率:通过单位时间压力变化计算气体渗透量(Pa·m³/s),判定微泄漏缺陷的临界阈值
保压稳定性:在24小时监测周期内记录压力波动曲线,评估绝热层与支撑结构的完整性
残余气体分析:采用四极杆质谱仪识别H₂O、N₂、O₂等气体成分占比,诊断夹层材料放气效应
分类维度 | 具体类型 | 检测重点 |
---|---|---|
应用领域 | LNG低温储罐 | 珠光砂夹层真空维持能力 |
化工原料储罐 | 法兰密封面完整性验证 | |
航天燃料贮箱 | 焊缝微裂纹检出灵敏度 | |
结构形式 | 双层壁真空绝热罐 | 环形空间真空度梯度分布 |
单壁带夹套储罐 | 抽气单元工作效能评估 | |
材质类型 | 不锈钢/碳钢/复合材料 | 材料渗透率差异补偿修正 |
静态升压法(GB/T 18443.5-2010)
建立1×10⁻²Pa基准真空后关闭抽气系统,记录0-24小时内压力变化曲线。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斜率计算泄漏率:Q=V×(dP/dt),式中V为有效容积(m³),dP/dt为压力变化率(Pa/s)。当Q≤1×10⁻⁶Pa·m³/s时判定合格。
氦质谱检漏法(ASTM E493-15)
在储罐外表面布置氦气喷枪扫描路径,内部连接检漏仪采样探头。以0.1MPa氦气作为示踪气体进行动态吹扫,当质谱仪响应值超过5×10⁻¹⁰Pa·m³/s时触发声光报警。
红外热成像辅助定位法
利用FLIR T1020热像仪(灵敏度≤20mK)捕捉真空失效区域的热传导异常点。结合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温度场模型,实现缺陷位置的空间坐标定位。
残余气体分析法(RGA)
通过四极杆质谱仪(质量数1-300amu)进行全谱扫描,重点监测H₂O(18amu)、N₂(28amu)、O₂(32amu)分压比变化。当H₂O占比超过总压力的30%时提示夹层材料放气超标。
设备名称 | 技术参数 | 功能说明 |
---|---|---|
电容薄膜真空计 | 量程1×10⁻⁵~1×10³Pa精度±0.15%读数 | 全量程压力连续监测与数据记录 |
氦质谱检漏仪 | 最小可检漏率5×10⁻¹³Pa·m³/s响应时间<1s | 微泄漏定位与定量分析 |
分子泵机组 | 极限真空≤5×10⁻⁴Pa抽速400L/s(N₂) | 快速建立高真空测试环境 |
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| 16位AD转换采样频率100Hz | 多参数同步监测与趋势分析 |
残余气体分析仪 | 质量分辨率0.5amu检出限<1×10⁻¹⁴Torr | 气体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|
激光干涉测厚仪 |